红翅槭种植技术
2022-05-01 10:01:58
红翅槭幼苗生长缓慢,种后需在苗床培育两年,才能扩距移栽,亩栽1000株左右。在大苗区,注意主干的培养,及时修去侧枝,使主干达到要求后再培养树冠,一般要4至5年生苗木,培育成高2.5至3米、胸径3至4厘米以上,方可出圃。红翅槭侧根发达,起出的苗只要不风吹日晒,容易栽植成活。在大苗移植时,应疏枝剪叶,带土移栽,栽培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叶面和土壤湿润。
一、移栽养护
休眠期移栽;栽植前,要求每穴施11.5kg厩肥,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每年追施1次有机肥。红翅槭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易移栽,小苗可裸根进行栽植,4年生以上大苗需带土球移栽,并进行适当修剪;移栽时间以秋末春季萌动前为最佳。
栽植后,应注意水肥管理,入秋后则保持土壤干燥,以利叶片转红。休眠期适当修剪定冠,植株长到3m以上不必再修剪。雨季注意排水,积水会导致烂根。
二、栽培管理
红翅槭喜欢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在栽培管理上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在春、夏季生长旺盛期,可追施适当的化肥以促进其快速生长,秋冬季节以施有机肥为主;在pH大于7的土壤中应注意多施酸性反应肥。另外,在休眠期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病弱枝、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和徒长枝等枝条,这样有利于培育出健壮且树形优美的植株。
三、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褐斑病、白粉病,立枯病等。褐斑病、白粉病时,可喷洒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预防。立枯病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1、食干类害虫:红翅槭生长期间易受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的危害。可采用人工捕捉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夏、秋高发期组织人员进行捕捉成虫,防止产卵,并用药物(20倍乙酰甲胺磷或敌敌畏)对蛀干内幼虫进行防治(注射),冬季对树干进行涂白也可达到一定防治效果。
2、地下害虫:主要为蛴螬、地老虎两种。可在发生前期在植株根部撒施呋喃丹进行预防,发生危害时可用1000倍辛硫磷进行灌根处理。
3、食叶类害虫:危害红翅槭叶部的害虫主要是刺蛾类和毒毛虫以及部分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危害期一般为4月到10月,防治方法以药物防治为主,可用800倍乙酰甲胺磷和1000氯氰菊酯混合液进行喷杀。防治蚜虫、凤蝶用80%敌敌畏乳液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