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分析
2021-04-25 16:50:32
2021年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4%(下同),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20.57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5.05亿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13.33亿元,增长12.5%;渔业产值47.62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04亿元,增长4.2%。
一、主要行业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1、全市蔬菜产量下降。一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8.19万亩,比上年减少0.5万亩,下降2.7%;蔬菜产量19.38万吨,比上年减少0.43万吨,下降2.2%;蔬菜产值4.82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甘蓝类、瓜菜类、根茎类产量分别增长1.9%、1.7%和0.4%,其它叶菜类、白菜类、茄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水生类和其它蔬菜类产量分别下降5.3%、2.2%、6.8%、6.8%、7.4%、16.7%和1.6%。
2、食用菌产量下降。全市食用菌(干鲜混合)总产量3.9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14万吨,同比下降3.4%。主要品种猴头菇、平菇、黑木耳和白木耳分别增长10.7%、6.2%、5.4%和5.3%,蘑菇、草菇和金针菇分别下降30.4%、15.3%和3.6%。
3、茶叶产量较快增长。去冬今春气温偏暖,茶叶开采时间提早1-2周,产量较往年有所提高,一季度茶叶实现了增产增收。全市茶叶总产量4522吨,同比增长6.9%;茶叶现价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8.1%。从品种看,结构调优,其中绿茶产量1968吨,下降1.2%;红茶产量874吨,下降9.0%;白茶产量1674吨,增长31.4%,受福鼎白茶品牌带动,福鼎及周边改种和新植白茶较多,白茶发展迅猛。
(二)林业经济运行平稳
截至3月底,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77万亩,占任务8.7万亩的77.8%;完成育苗面积0.76万亩,同增长2.3%。全市木材采运量20.73万立方米,下降0.2%;竹材采运量0.98万立方米,增长7.8%。其中毛竹产量902万根,增长3.6 %;篙竹产量333万根,增长19.4%;小竹材0 .85万吨,增长7.9%。林产品采集竹笋干产量2968吨,增长5.0%;茅草采集产量25.92万吨,下降3.5%。
(三)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
1、生猪生产快速增长。2020年生猪价格长时间处于高位,在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及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等政策影响下,去年许多养殖户积极补栏养殖,一季度生猪生产呈现快速增长。一季度,生猪存栏72.0万头,同比增长48.6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57万头,同比增长76.4 %;出栏24.88万头,同比增长21.3%;生猪猪肉产量2.0万吨,增长21.2%。
2、家禽和草食性动物平稳增长。一季度,家禽存栏405.40万只,同比增长0.5%;全市家禽出栏240.60万只,同比增长4.3%;禽肉产量0.33万吨,增长5.3%;禽蛋产量5906吨,增长7.9 %。一季度牛存栏0.87万头,下降1.0%,牛出栏0.17万头,增长29.2%;羊存栏7.46万头,增长1.8%,羊出栏3.32万头,增长3.1%;奶产量1629吨,增长123.2%。
(四)水产品产量增幅回落
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2.19万吨,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93万吨,增长2.2%;淡水产品产量1.26万吨,下降1.9%。主要品种海参增长36.0%、大黄鱼增长11.3%、鲈鱼增长9.3%、鲍鱼增长3.6%,海水虾蟹类下降12.2%、海水贝类下降3.7%。
二、存在问题
1、全市蔬菜产量下降2.2%,其中,蕉城区产量下降12.9%、福鼎市产量下降11.7%,其它县市产量均增长。福鼎市前岐镇和贯岭镇项目征地减少蔬菜面积3500亩,蕉城区由于去年秋冬到今春雨量减少部分乡镇蔬菜种植面积下降。
2、食用菌产量同比下降3.4%。全市食用菌(干鲜混合)总产量3.9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14万吨,同比下降3.4%。其中霞浦蘑菇产量比去年减少0.27万吨。主要是霞浦食用菌生产没有区域优势,收益不高、农民积极性降低。
3、水产品产量增幅回落。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2.19万吨,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全省渔业产量低1.5个百分点。其中远洋捕捞水产品总量1861吨,比上年下降10.3%。
三、农业生产建议
(一)提高蔬菜种植积极性,大力发展城郊叶类蔬菜和扩大蔬菜设施化种植规模;支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代种苗产业,加强蔬菜种子种苗育种;促进、扶持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二)多措并举提升渔业生产能力。一是项目推动。以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海洋生物、渔港及渔港经济区等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海洋经济项目建设。二是龙头带动。重点支持水产育苗重点企业做强、优化提升水产种苗业,提质增效,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三是是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加大力度鼓励支持远洋捕捞渔。
(来源:潇湘晨报 )